
报0.51元的没中标,报4.95元的入围了!数字化医用耗材“云胶片”集采开标释放新信号

继药品、高值医用耗材等领域后,集采进入了“云胶片”领域。
8月27日,全国首个数字化医用耗材省级带量采购项目——“云胶片”在贵州开标,这是全国首次将云胶片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畴。此次新型集采覆盖贵州省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,采购周期为2年,首年集采需求量为2156万次。
过去,患者在医院做完影像检查后,通常需要付费获取实体胶片,患者在治疗、转诊等环节都需要拿着胶片资料,一旦损坏或丢失还需要重新检查。“云胶片”实现了影像上云,医生可以通过一定的系统调取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。2024年底,国家医保局就曾发布《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(试行)》,明确将数字影像处理、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,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,需要减收一定费用。
此前的药品或高值耗材集采都是针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,而“云胶片”集采让集采制度深入了数字化领域,首次提出“数字化医用耗材”理念,拓展了带量采购的政策内涵与应用场景。根据集采文件,此次集采的云胶片服务,包括云胶片收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治理、云存储、云计算、云安全、云网络、调阅共享应用、标准规范制定等内容。
对于此次“云胶片集采”的意义,“贵州医保”8月27日发布的文章提到,通过带量采购整合服务企业、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多方资源,借助贵州大数据发展战略优势,构建了影像云服务可持续、可推广的多方共赢运营模式,为推进区域乃至全国医保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提供了“贵州经验”。
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,重复检查让患者费时费力,医保还费钱,而云胶片可以减少重复检查,方便了患者,大大推动了检查结果互认的进程,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。此外,数字化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如何尽快建立相关的收费项目也值得关注,这次的云胶片集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。
令业内关注的是,此次“云胶片”集采不唯低价中标。根据此次集采7月发布的文件,报价小于5.00 元/人次的作为有效报价。根据各项评分因素的汇总得分,确定3家候选企业,其中价格分为10分,技术分为30分,商务分为60分。根据现场报价情况,此次有参与企业报出了0.51元/人次的低价,但从实际中标结果来看,中标价格更加接近5元的有效报价。
具体来看,第一中选候选人为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(牵头人)+联通数字科技(成员单位),总得分100.36分,报价4.95元/人次;第二候选人是中移系统集成(牵头人)+安徽影联云享(成员单位),得分92.78分,报价3.05元;第三候选人是中电信数智科技,总得分83.72,报价3.17元。
对于“云胶片”集采的中标价格,金春林认为,“云胶片”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服务配套以及强大的服务能力,以保证影像数据的安全性、可靠性等,从这个角度来说,不唯低价是非常明智的。另外,集采不唯低价也是全面“反内卷”的延伸,质量是医疗领域的生命线,需要在质量、效率和价格上找到平衡点。这次集采体现了从“价低者得”到“优质优价”的转变,这一变化也有望在今后的药品集采中体现出来。
值得一提的是,第十一批集采也特别强调“反内卷”的原则。8月5日,国家医保局发文称,据药品联采办统计,第十一批集采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,这些企业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。55个拟采购品种中,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,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,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。国家医保局提醒,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,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,坚持理性报价、诚信经营,共同抵制围标、串标等不法行为,共创行业良性生态。
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sclv.com/zsclv/17376.html发布于 2025-09-01 15:14:1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中首车旅集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