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零售业变天,大棋局开启

秦朔朋友圈4月22日刊登的《京东美团攻防背后》,最后一句话是:京东美团的攻防,可能演化成更大范围的一场战争。
其理由是:饿了么是阿里本地生活战略的重要一环,阿里不可能对京东美团的外卖,以及即时零售的大战坐视不理。
当时我们还不知道,阿里在零售领域的大动作已箭在弦上,正在酝酿发布时机。
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零售业的一个大趋势——从商品到服务,不仅一切都在电商化、在线化;而且一切都在即时化、近场化,即把产品和服务更快、更近地交付给用户。
我们还看到,越年轻的消费群体,对即时消费的要求越高,希望更省时、更省力、更快速、更方便地满足所想。
这样的大趋势,阿里不可能错过。
双剑合璧,正式入局
果然,当京东美团对即时零售做了很好的市场教育,对商家免佣金就要结束,对消费者的补贴也开始下降之时,阿里出手了。
4月30日,五一假日前一天,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“小时达”正式升级为“淘宝闪购”,在淘宝app首页标签栏以“闪购”一级流量入口展示,首日上线50个城市,并将在数日内就推广至全国。
不仅地位升级了,淘宝闪购还联合饿了么共同加大补贴,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福利优惠,如免单红包、免单奶茶、大额满减外卖券等。
在此中,饿了么的商家资源对淘宝闪购全部开放。淘宝闪购结合淘宝天猫在品牌商家上的优势,将与广大商家在城市仓、线下门店等方面合作,从覆盖200家核心品牌开始,全面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“小时达”的货盘及价格,给消费者带来“电商的低价,即时零售快速送达”的体验。
在组织上,淘系内部所有与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都将由淘宝闪购全面负责,饿了么则全力协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4月30日的同天,饿了么官方也正式发布——“饿补超百亿”正式开启第一波,表示对用户将“每天都有惊喜,便宜到你没脾气”!
蓄势许久后的突然爆发,也使得这场补贴活动迅速成为社媒平台的热议话题。
双剑合璧,以让友商猝不及防的速度,果决下场。除了战术策略,我们也在其中看到阿里对即时零售之战的切入点,与京东的角度颇为不同。
京东侧重快速提升供给侧能力,补贴对象是商家、骑手。而淘宝闪购有饿了么成熟的基础设施和本地化供给,还有丰富的电商品牌供给,一起步力道更足——上百亿的补贴全部集中在需求侧,让消费者有更强的价格感知,势能更强,也符合过去两年阿里一直强调的“用户为先”原则。
随着淘宝闪购、饿了么这对“阿里系兄弟”杀入战场,标志着中国即时零售大战真正爆发。2025年,注定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电商化、即时化、近场化的“三化融合元年”。
零售业大变天
从电商到即时零售的进阶过程,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中国零售业的形态和未来。
根据埃森哲《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》报告,超过50%的95后消费者,希望能当天甚至半天就收到商品,还有7%的消费者希望在两小时内收到商品。
对于应急性的需求,如药品、数据线等等,消费者希望几十分钟内送达。
在外卖行业,30分钟送达已成行业标准。
从休闲零售、酒水饮料、果蔬农产品、个人洗护、日用家居,到数码家电、母婴用品、医药保健、宠物、鞋服……即时零售、近场零售,已水到渠成,开始快速扩展。
其特征和方向是:即时购买,即时到手;随需立供,即需即达;就在当下,就在身边;万物皆可闪购,30分钟可买万物。
商务部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预测,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将超过万亿元,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,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%。
即时零售前景远大,对电商也提出了新要求。
过去,电商的特征是单个仓库面积大,主要满足计划性很强的需求,很难满足消费者的突发需求、应急场景需求。
过去,电商的营销模式主要围绕大促节日展开,通过大规模流量曝光和优惠价格获得客流,但对消费者的细分化、即时生活场景不够敏锐。在即时零售时代,则对商品力、仓配力、算力、组织力提出了更高要求,既要快速灵活、又要系统全面。
美团从外卖扩展到即时零售,在各地招纳零售商家设立前置的“闪电仓”;京东从远场电商配送切入到城市内部的近场配送,以外卖作为突破口。淘宝闪购+饿了么的兄弟组合,则力求把饿了么平台上的社会化仓配、400万名注册骑手、30分钟履约、蜂鸟即配网络、超算平台、地图等能力,与淘宝过去数年布局探索的即时零售相结合,发挥合力,协同出击。
有准备的一战
近年来,市场上不时就有传言,某某公司要收购饿了么。而事实上,饿了么作为近场零售的重要一环,在整个阿里的全零售格局中从未被忽略。
2018年阿里收购饿了么,2020年4月,当时的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,主要包括淘鲜达、天猫超市和饿了么等新零售业务。
当时阿里内部已有“远场零售、中场零售、近场零售”的说法,分别对应全国范围的淘宝天猫、以城市为单位的同城零售事业群、3公里范围的饿了么。
只不过到了今天,由于中场零售的配送时效不断向近场零售靠近,中场零售也近场化了,电商竞争中的焦点凸显为“近场比快”。
从这点上看饿了么对于阿里巴巴核心电商的意义,阿里董事长蔡崇信此前曾公开表示,饿了么对阿里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,因为它建立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用于送餐,还能运送药品、鲜花、水果等新鲜易腐物品,“这种基础设施对我们来说是战略性的,因此它是我们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”。
当“淘宝闪购”的合作官宣,这段伏笔正得到了印证。
在核心电商战线上,淘宝也在积极探索即时零售。去年淘宝App首页改版,顶部灰度上线“小时达”一级入口,7月“小时达”入口就在淘宝首页全量开放。它集合了大润发、盒马、饿了么等多个内部业务,同时面向淘天所有品牌和商家开放,只要有本地仓、能满足用户的即时配送需求即可报名入驻。
2024年,Apple授权专营店的全国超过3000家门店接入了“小时达”;2025年初绫致集团旗下JACK&JONES、VERO MODA、ONLY三大品牌入驻“小时达”;两个月后,迪卡侬也入驻了“小时达”。截至目前,开通淘宝“小时达”的门店已有300多万家。
所以表面看,淘宝与饿了么的即时零售探索花开两朵,但往深看,又合为一枝。
例如,手淘金刚位-饿了么小程序,一直在承接淘宝用户的近场外卖需求;88vip体系-饿了么红包卡券,有利于更好地留存双方的高粘性用户;淘宝“小时达”上线一年多,主要是由饿了么负责其中本地化的供给和履约。
有这样的合作基础,阿里系的即时零售更上一层楼,已经呼之欲出。
恰在此时,京东美团之战爆发,这实则是在客观上加速了饿了么和淘宝在即时零售协同上的一致性:它们不仅背靠背紧密合作,也可以面对面携手出击。淘宝可以低成本快速复用饿了么的本地基础设施,快速获得新客新流量;而饿了么,则可以在此过程中持续收获新订单的增长。
当用户在淘宝闪购下单,无论是送茶饮、餐饮还是送药送花,最终的交易和交付,都会体现在饿了么侧,为饿了么带来收益。淘宝闪购还在拓展一些特殊品类,例如有打印需求的用户在线下单后,可以把文件发给闪购的对应系统,由饿了么骑手在附近打印后,送至消费者手中。
“淘侧赚人,饿侧赚钱”,两路同步,形成合围。
2025年即时零售大战,阿里最晚参战,但也是最有准备的一战。
4月29、30日,属于阿里的两个日子
商业世界最大的定数就是没有定数,这也是商业的魅力所在。
阿里是中国电商的开拓者,也是最重要的贡献者。但近年来,随着拼多多、抖音次第崛起,市场上似乎形成了一种看法:阿里、京东是传统电商代表,阿里规模仍是老大,也一直在调整和革新,但缺乏“新鲜感”。
这种看法,大大低估了阿里前瞻布局、自我超越以及迅速执行的能力。
2023年9月蔡崇信和吴泳铭分任阿里新任董事长和CEO之后,宣布了两大战略重心:用户为先、AI驱动。
阿里在AI上的投入和表现,已令人侧目。4月10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显示,在2024年全球61个重要AI大模型中,谷歌、OpenAI各入选7个大模型并列第一,阿里以6个模型的贡献度位列全球第三,是入选数量最多的中国科技企业(字节跳动和DeepSeek均为两个)。
4月29日凌晨,阿里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Qwen3(“千问3”)开源,相比DeepSeek-R1,其参数量缩减2/3,性能表现却全面超越了R1以及OpenAI-o1等主流模型,在全球开源模型中首屈一指。
在电商领域,阿里按照“用户为先”的要求,也在不断发力,为此不惜打破不少惯例。如为了扶持优质品牌和商家实现增长,阿里允许商家和用户使用友商的物流、支付基础设施,帮商家到友商的平台上打广告,变得更加开放。
此次“淘宝闪购”横空出世,联合饿了么全力出击即时零售,也标志着阿里早跳出了此前市场上所谓的“货架电商/搜索电商—社交电商—兴趣电商”的叙事框架,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,继续坚定推进以“用户为先”为坐标的新发展格局。
与京东和美团在仓配体系方面强调自营为主,阿里的特点是生态模式、平台模式,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不存在博弈关系,专注提供品牌的全渠道运营和策略支持。
我们从商业模型来看,不管饿了么还是淘宝闪购,做即时零售的逻辑都不是把货先采购过来、掌控物权,再进行销售和配送,而是定位做好连接者、运营者,接入更多“点位”,帮助品牌更好地实现线上线下的整盘运营。
要真正实现这个“大零售”愿景,确实需要持续努力。这也有赖于在整个阿里体系内,相关业务可以“握指为拳”。仗是打出来的,拳头一定要捏紧。
从4月29日发布“千问3”,到4月30日升级淘宝闪购,未来也许会证明,这两个日子对整个阿里的新发展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离用户近些、近些再近些,生活将会更美好,商业将会更精彩。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以上就是关于【零售业变天,大棋局开启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sclv.com/zsclv/9213.html发布于 2025-05-02 13:10:46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