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36岁科长下海卖冰棒,却靠瓜子嗑出百亿身家

作者:吴迪
嗑瓜子,和用筷子一样,是国人“与生俱来”的天赋。
一袋瓜子,一台电视,一个下午,嗑出如山的瓜子壳,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。
但,你听说过嗑瓜子大赛吗?
前不久,合肥举办了一场嗑瓜子大赛,不少人跃跃欲试,可一看参赛规则,就把人笑到劈叉:
1.必须躺着嗑!
2.嗑瓜子不许吃!
但就是如此抽象的比赛,竟吸引了千人参赛、2万人围观、3000万曝光。
●图源:4A广告提案网
网友看到这个比赛后,也是纷纷坐不住了,大胆开麦。
有自告奋勇的:
有来搞笑的:
甚至,还有求链接的:
这场活动的策划方——#洽洽食品,也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成功刷屏,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好感。
而消费者,也愈发好奇:
洽洽,这个伴随我们长大的老品牌,究竟有着怎样故事和文化?
科长下海创业,把冰棍卖到东北
葵花籽的故事要从种花开始说起,而洽洽的故事,则要从创始人#陈先保说起。
●陈先保
陈先保是安徽合肥人,1978年,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,随着高考的恢复,他顺利考上了中国食品工业的“黄埔军校”——无锡轻工业学院(现江南大学),就读酿造专业。
作为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顶尖学府,这里曾走出过茅台董事长季克良、五粮液总工程师赵东、青岛啤酒总裁樊伟等一众大佬,素有“酿酒工程师的摇篮”之美誉。
●江南大学,酿酒工程师的摇篮
1982年,陈先保顺利从大学毕业,彼时计划经济的余温尚存,他被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管辖的糖烟酒公司做管理工作,捧起了"金饭碗"。
进入体制内,陈先保可谓平步青云,凭借在大学里积累的食品知识,以及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和务实作风,仅用十余年就从小职员做到了科长。
这样的晋升速度,十分让人羡慕。但对有能力、有干劲的陈先保来说,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,到底是缺少激情与挑战。
九十年代中期,市场经济体制焕发出无限活力。当时,受到1992年南方讲话的鼓舞,有不少体制内的公务员选择下海经商,他们被称作“92派”企业家,而在1995年毅然摘下科长帽子的陈先保,正是其中的典型。
辞职后,36岁的陈先保并没有立刻进军瓜子炒货,在充分调研市场后,决定先进军冷饮市场。
而且他很有自知之明,没有很多创业者急功近利的毛躁,而是对准了一个更细分赛道——儿童冷饮。
和许多刚起步的创业者一样,陈先保在创业初期的资金十分有限,只能先在合肥郊区租了一个面积不大的车间,亲自带着几个工人开启了儿童冷饮的生产之路。
陈先保赚取第一桶金的秘诀,是靠对儿童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。
对于小朋友而言,什么才是具有吸引力的产品?答案是不仅要好吃,更要好看、好玩。
当年,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电影火遍大江南北,其手持双节棍的形象备受国人追捧。
陈先保从中受到启发,创造性地将冰棍设计成双节棍的样子,由此,大家童年最经典的冰品—— “棒棒冰”——诞生了。
●像极了双节棍的棒棒冰
这种极具创意的产品形态一经推出,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轰动,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街头还是广袤的农村市场,都成为孩子们追捧的热门冰品。
然而,简单的外形变化并不能筑起产品的护城河,陈先保的创意很快就被同行竞相模仿,本身就小众的市场日趋饱和,这让他很是苦恼。
为了扩大市场,陈先保思来想去,最终琢磨出了个匪夷所思的主意:去东北卖冰棍。
这样的想法,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!
“东北寒冷的气候居多,当地人到底需不需要冷饮?如果盲目拉长战线,是否太过冒险?”
面对"东北人不需要冷饮"的质疑,陈先保想到了毛主席的名言: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,于是选择对东北市场进行调研。
通过调研,他发现:东北并非没有吃冰的习惯,早在1906年,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就诞生了著名的马迭尔冰棍。
而且,东北夏季虽短但消费集中,冬季暖气房内冷饮需求旺盛,把棒棒冰卖到东北,完全是可行的。
●马迭尔冰棍
果然,棒棒冰刚进入东北市场,就一炮而红,斩获了千万营收,陈先保赢下了这场豪赌,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“吃货”的最高修养
回顾第一次创业的成功,陈先保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秘诀:永远快人一步,抢先去做别人没想到的事情。
几年过去,同行们再次沿着陈先保摸索出的道路,陆续进入东北市场,曾经市场饱和的烦恼,再次缠上了他。
冷饮市场进无可进,这次,陈先保把目光投向了瓜子和炒货。
安徽,历来炒货兴盛,在芜湖,出现过“傻子瓜子”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品牌,而陈先保的老家合肥,更是素有“中国炒货之都”的美名。
● 傻子瓜子
凭借在商业系统十余年的从业经历,他对炒货市场颇为了解,但在进入炒货这个传统产业前,他还是做足了调研:
“我这个人不喜欢做没有把握的事情。1998年,安徽省政府组织我们企业家到外省考察。我走到哪里都会买炒货,一起去的朋友还问我,怎么那么爱吃零食啊?其实,我是在考察市场。”
事实证明,陈先保不是贪嘴,真让他吃出了炒瓜子的两个核心痛点:一是嗑起来脏手,二是吃多了上火。
瞄准了市场痛点,他就开始琢磨瓜子的改良之法,一有时间就去炒货市场转悠,询问别人做炒货的良方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某次出差时,陈先保发现了一种特别的瓜子,这种瓜子的皮非常白,嗑起来不脏手,而且瓜子仁还特别入味。
仔细研究分析后,他判断出这种瓜子应该是先浸泡去粗皮,同时通过浸泡将咸味浸进去,然后再进行炒制。
这样的发现,让陈先保欣喜若狂,他想到了“变炒为煮”的妙招,并把葵花子与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中草药相结合,就同时解决了炒瓜子脏手和上火的痛点,而且,煮制的出品要比炒制更加稳定。
良方在手,陈先保一边带着团队进入瓜子业,开始投入生产;另一边,他受富有节奏感的恰恰舞启发,觉得这个名字很不错,而为了凸显自己的水煮工艺,他改用三点水作为偏旁,就这样,国民品牌“洽洽”牌瓜子诞生了!
●图片来源:洽洽官网
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,市场也没有辜负陈先保的聪明和努力,1999年,“洽洽”瓜子一面世,就得到消费者的青睐,产品供不应求。
当年,“洽洽”瓜子的销售额近3000万元。年底,陈先保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要到中央电视台做广告!
这个决定,让身边的人再次觉得陈先保疯了——当年洽洽的年利润仅有300万元,而这笔广告的投入需要400万元,而且,产品本身已经供不应求,打广告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事情。
即使放在今天,很多人依旧看不懂陈先保要借钱打广告的决定,但他硬是用销售额证明了自己在商业思维上的领先——
2000年,洽洽销售额成倍增长,突破1亿元,2001年则暴增至4亿元,在瓜子炒货市场彻底站稳了脚跟。
三板斧,领先所有同行
其实中国炒货行业,一直是个红海,在洽洽之前,全国成规模的炒货企业已经有500多家,形成品牌势能的也有50多个。
但2011年3月,洽洽食品率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,成为中国坚果炒货行业“第一股”。
品牌这么多,为什么洽洽最先做到了上市?
原因是多样的,但任何零售生意,秘诀都只有三个——销售渠道、供应链、营销。
只要做好其中两个,就足够在市场上大杀四方,但陈先保表示:我全都要!
在那个电商还未萌芽、线下市场独霸天下的年代,洽洽在一众散称同行中,率先拿出了环保结实的纸制包装袋,采用中国红的牛皮纸,搭配竖式大信封,让人看到就感到舒适质感和高端。
而且,陈先保想到一招“开箱有礼”,在每箱瓜子中放入1到50元不等的“慰问礼金”,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让利给商店老板,这样一来,老板们也更愿意在架子上铺设洽洽的产品。
而且,有着棒棒冰被同行模仿的前车之鉴,陈先保明白,形式上的创新无法形成护城河,还必须要在供应端和品牌上“杀死”对手。
这种顶尖的学院派思维,遥遥领先于他同时代的草根创业者们。
在供应端,陈先保在公司力排众议,硬是把原来的瓜子加工的模式转向全产业链,采用“公司+订单农业+种植户”的采购模式,成立种子公司,专门试验、杂交,选取优良的瓜子品种。
普通的葵花种子,亩产只有150斤左右,但洽洽自主研发种子亩产竟然高达450斤左右,同时具有高产、耐寒、反季节种植等特点。
●图片来源:洽洽官网
长期的投入,不仅提高了洽洽瓜子原料的品质,也降低了成本,更帮农民提高了产量和销量,稳定了收入,在供应链上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在品牌打造上,陈先保坚持走高端路线,而且他搞营销特别有一手,除了借钱在央视打广告,他还打起了文化牌,在每包瓜子放入以唐诗、宋词、朱德庸漫画和金陵十二钗为主题的文创卡片,成为了风靡一时的“社交货币”。
据说,整套的“金陵十二钗”,在当年竞价一度高达200块,而且还有价无市。
●洽洽的“金陵十二钗”文化卡
在销售渠道、供应链、营销的三板斧下,洽洽在市场上难逢敌手,2008年,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,成为中国炒货市场的龙头企业。
2011年,随着洽洽食品的上市,陈先保的身家也跟着暴涨,2012年,陈先保家族在“2012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”中,以30.67亿元的财富在安徽省内排名第一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瓜子大王”。
瓜子是工作,酿酒才是人生理想
在瓜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后,陈先保带着洽洽稳步向前,除了在坚果行业开辟出“第二曲线”,还把瓜子卖到了世界,远销东亚、东南亚、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而今年66岁的陈先保,其实早有退居二线的打算。
2013年,他有意将侄女陈冬梅培养为接班人,将其升任为洽洽食品总经理。
但陈冬梅在任的两年半里,公司业绩波动,2012年净利润2.83亿元,次年降到2.55亿,2014年为2.93亿。
2015年,陈先保重新接任总经理,其后,洽洽净利增至8.05亿,5年翻了一倍多。
去年,他又逐渐将重担移交给女儿陈奇,提高了女儿在公司占股的比例,而自己,则拾起了他在大学时期的老本行——酿酒。
在酱酒市场低迷的当下,陈先保此时入局,似乎与他前两次创业“快人一步占先机”的商业逻辑相悖。
其实,对于早已功成名就的陈先保来说,他并没有把这次创业的物质回报看得太重。
●图片来源:酒业新青年
更多的,是一种情怀——是江大学子对酿酒的情怀,也是安徽人对徽酒的情怀。
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:我们的梦想,就是酿一款好酒,让老百姓喜欢,让老百姓喝得起。
前两年,陈先保实控了贵州君台厚酱酒业有限公司,去年10月,他在贵州赤水产区,亲自出席了下沙封坛仪式,投粮1.2万吨,计划产酒6000吨,而且当天,有不少江南大学的校友到现场为其“撑场子”。
去年12月,君台在合肥举办了新品发布会,陈先保再次出席为其站台,三款酱酒覆盖799元、1099元、1499元三个价位,定位高端,陈先保想要对标的,正是老学长季克良的茅台。
在白酒行业看来,这位传奇的“瓜子大王”,能否在高端酱酒领域再杀出一片蓝天,讲出新的故事,十分值得期待。
对于陈先保来说,他同样也享受第三次创业带给他的快乐——
一种没有后顾之忧的、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领域的快乐。
写在最后
回顾陈先保的创业故事,会发现他是一位典型的精英企业家。
他具备优秀创业者的所有品质,既舍得用高成本打磨供应链,也擅长用创新和广告来打造品牌。
正是这种守正与出奇的结合,塑造出洽洽食品卓越的品质与清奇的营销,能抓住消费者的舌尖,也捕获年轻人的心。
三十载商海沉浮,陈先保也用三次跨界印证了:
他的成功并非时代馈赠的偶然,更是创业者将情怀沉淀为战略、把勇气升华为洞察的必然。
●参考资料:
[1] 上海哈尔滨商会丨做过科长,卖过冰棍,却意外靠一颗瓜子嗑出30亿!
[2] 新华财经丨洽洽二十年:如何从“瓜子大王”华丽升级到“坚果专家”?
[3] 21世纪商业评论丨合肥父女卖瓜子,干出150亿市值!
[4] 4A广告提案网丨嗑瓜子不许吃!洽洽这场反人类大赛最懂人
以上就是关于【36岁科长下海卖冰棒,却靠瓜子嗑出百亿身家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sclv.com/zsclv/9215.html发布于 2025-05-02 13:12:23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