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川前首富,终于把自己卷崩了……

4月30日,五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,通威股份收于16.31元/股。
这个收盘价,已经是近5年来的新低。光伏行业前几年景气周期以来的所有涨幅,基本上都被抹平了。
要我说啊,市场还是很仁慈的。通威股份最新市值还有700多亿,去年收入比通威股份高,亏得比通威股份少的晶科能源,现在市值只有548亿元。
收入跟通威股份差不多的天合光能,市值只有285亿元。
我知道有人又要拿收入构成、是不是龙头说事了。都这时候了,现在行业这么卷起来,处境最难的就是龙头了。
去年光伏两大龙头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,合计亏掉了156亿。
就在3年前的2023年3月,《福布斯》发布2022中国内地富豪榜,通威老板刘汉元凭借124亿美元的财富,成为四川新首富。他超过的是大名鼎鼎的新希望刘永好。
现在,通威陡降的营收,巨亏的利润,高额的负债,还有没完工的产能,把这位前首富,逼到了墙角。
光伏巨头们,正在吞下内卷苦果
很少有行业像光伏这样,市场还在高速增长,但龙头们的收入集体断崖式下跌,利润都变成了负数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:2024年,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.78亿千瓦,同比增长28%。截至2024年12月,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.86亿千瓦,同比增长45%。
今年一季度,光伏市场还在狂飙。
最近有个重大新闻:据新华社报道,国家能源局4月2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,截至3月底,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4.82亿千瓦,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。
但光伏巨头们最近交出的财报,却一个比一个惨:
通威股份去年营收920亿,同比降34%;归母净利润-70亿;
隆基绿能去年营收826亿,同比降36%;归母净利润-86亿;
天合光能去年营收803亿,同比降29%;归母净利润-34亿;
一季度的情况也很糟糕,通威股份一季度营收159亿,同比降了近20%。一季度通威股份亏了26亿,是所有光伏企业里,亏得最多的。
很多行业都经历过技术突破后,价格快速下探的阶段。但光伏行业可以说是真正的把一手好牌打烂了。
造成这种后果的核心原因,就是行业极度内卷。可以说,这场灾难是光伏行业自己造出来的。
通威股份在财报中说了,2024年光伏行业全球需求依然强劲,但供需失衡矛盾突出,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下跌,企业经营压力显著增加……
比起2023年年报中的说法:“2023年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,但产业链价格由于供应的大量释放”,通威股份去年是真的感受到压力了。
行业协会反内卷,但谁在带头内卷?
光伏行业过去的内卷表现在两个方面,一个是大幅增产,导致行业供需失衡;另一个是低价抢占市场,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探。
内卷卷到大家都受不了,甚至到了行业协会都要来下场“喊停”了。
去年,中国光伏协会在上海专门举行了一次防止行业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。要求行业各企业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。
去年10月18日,协会开始直接测算光伏组件成本,给出行业生产成本价,并持续公布。
去年10月公布的一体化企业N型M10双玻光伏组件最终组件含税生产成本(不含运杂费)为0.68元/W,11月是0.69元/W,12月是0.692元/W。
协会直接说了,会和各市场参与方一道,关注最新的招投标结果。对低于成本中标,以及低于成本中标后可能出现的以次充好、不能履约的行为,协会将考虑采取全行业通报、举报等方式,加强行业自律。
问题是,以往很多行业内卷,是因为中小参与者大量涌入,低价低质扰乱行业环境造成的。
但光伏行业这场内卷的源头,恰恰就是行业内很多龙头企业。
前两年,行业高峰期,巨头们都在大肆扩建产能。
看下这张表,在建工程最高的就是TCL中环和通威股份。
2022年和2023年,通威股份几乎每两个月就有一个大项目上马。
这里面随便挑一个,都是投资上百亿的大项目。
这一轮光伏上行周期中,固定资产规模膨胀最快的,就是通威股份了。我拉了下Wind数据,2020年,行业内通威、TCL中环、隆基基本上还在同一起跑线。
2024年,通威股份的固定资产规模突破了1000亿元,已经是断崖领先了。这主要就是不断投资扩产带来的。
所以,行业现在的供需矛盾,谁该负责?
低价困局,短时间可能无解
再说一句扎心的,虽然现在在行业要求下,大家基本上达成了一定共识。
但常识告诉我们,当一个行业处于买方市场时,卖方是主导不了价格的。
而且作为上市公司、作为龙头企业,一旦经营压力持续上升,价格就不是你想抬高就能抬高的。
我看了下通威的财报,现在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低到有点可怜。高效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不到60%,而且公司还有大量产能在建。
(通威股份的在建项目)
(通威股份的产能利用率)
我对比了一下隆基、天合等企业,他们的产能利用率也不高,但是在建项目的压力要小得多。
(隆基绿能)
去年,在行业多次呼吁的背景下,通威股份的组件、太阳能电池、高纯晶硅等产品,产量都还在涨。高纯晶硅的库存同比暴增了3600%多。
短期内,行业肯定需要消化这些过剩产能。而且这些还都是新建的新技术路线,也不是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那么简单。
所以有时候的卷并不一定是主动的,也有很多时候是被动卷。
非常有意思的是,去年行业成本价公布后,通威股份等多家龙头企业,还是已出现了超低价中标的案例。
比如去年10月21日,通威股份一起投标中,中标单价只有0.612元/W。
在今年我看到的最新中标中,通威的报价,也比行业其他龙头的价格普遍要低一些。
跑得快的不一定是赢家
光伏这一轮,给其他行业的启示很大。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这里面有很多血泪教训。
过去几年,我们有很多行业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。锂电、新能源整车、风力发电、半导体、人工智能技术等等,但没有哪个行业像光伏这样,把自己逼到了绝境。
国内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,推动了全球新能源转型,可以说贡献卓越。但急于求成,大干快上的心理,还是反噬了整个行业。
通威老板刘汉元之前说过现在大家面临的困难:
行业的增量和前两年相比有明显下降,但是生产规模仍然有明显上升。供需的错配,导致了价格的下降。又由于内卷加剧,现在基本上每个环节都在亏,卖得越多,亏得越多,产业链越长,也亏得越多。
恰巧,前两年很多光伏企业都是恨不得自己承包整个产业链。
眼下光伏巨头都陷入了营收下降、利润暴跌的局面。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是资产的质量和运营的稳定性。
截至2024年末,通威股份的总资产为1959.17亿元,总负债为1379.98亿元,资产负债率已经升到70.44%了。这已经是光伏龙头里,比较高的比率了。
去年,通威股份光利息费用就达到22亿元,比研发费用、销售费用都高。
今年一季度,通威股份的利息费用就达到了7亿,同比又涨了近80%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也达到近8亿元,同比几乎翻了2番。
说到这,我想起之前某位行业大佬跟媒体表达的观点,很有警示意义:
“在非理性的供需关系下,硅料价格今年出现拐点的可能性不大。一定要有人离开牌桌才是反转的信号。只有当大量的硅料新玩家退出、爆雷、资不抵债时,才是行业真正的底部。”
以上就是关于【四川前首富,终于把自己卷崩了……】的相关消息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作者:访客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sclv.com/zsclv/9569.html发布于 2025-05-06 17:57:3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